气动进料阀的维护与保养直接影响其运行稳定性、使用寿命及工业流程的安全性,需结合阀门结构(阀体、执行机构、控制系统)、工况特点(介质类型、温度、压力)制定针对性方案。以下从日常检查、定期维护、专项保养、故障预防四大维度,详细说明核心注意事项:
一、日常检查:高频次基础监测,及时发现显性问题
日常检查需每日或每班进行,重点关注阀门 “运行状态是否正常、是否存在即时风险”,操作简单但关键,可避免小问题扩大为停机故障。
外观与泄漏检查
观察阀体、法兰连接面、阀杆密封处是否有介质泄漏(如液体滴漏、气体雾状逸出),尤其对有毒、易燃、高压介质(如化工行业的酸碱、油气),需用肥皂水或专用检漏仪检测,发现泄漏立即停机处理(如紧固螺栓、更换密封垫)。
检查执行机构(气缸、膜片)是否有气源泄漏,重点查看气管接头、电磁阀接口,若出现 “嘶嘶” 声,需更换密封圈或接头,防止因气源压力不足导致阀门动作迟缓。
运行状态监测
听:阀门动作时(开 / 关、调节)是否有异常噪音(如金属摩擦声、卡顿声),若有则可能是阀芯磨损、执行机构缺油或杂质卡阻,需停机拆解检查。
展开剩余85%看:通过位置指示器(如指针、LED 显示屏)确认阀位是否与控制信号一致(如 PLC 指令为 “50% 开度”,实际阀位应无明显偏差),若出现偏差,优先检查定位器或反馈传感器。
摸:用手触摸阀体、执行机构外壳,感受温度是否异常(如常温介质阀门壳体过热,可能是阀芯卡阻导致局部摩擦生热;低温阀门外壳结霜严重,可能是保温层破损)。
气源与控制信号检查
确认气源压力是否稳定在设计范围(通常 0.4~0.7MPa),通过气源压力表观察,若压力波动过大(如低于 0.3MPa),需检查空压机、过滤器、减压阀是否正常,避免因压力不足导致阀门无法全行程动作。
检查控制信号(如 4~20mA 电流信号、0~10V 电压信号)是否正常,用万用表测量信号值,若信号中断或漂移,需排查线路接头、PLC 输出模块或定位器故障。
二、定期维护:周期性深度保养,延长核心部件寿命
定期维护需按 “月度、季度、年度” 分级执行,核心是清洁、润滑、校准、部件检查,针对易损耗件(密封件、滤芯、润滑油)制定更换周期,避免 “超期服役” 导致性能下降。
月度维护:清洁与润滑
清洁:
清除阀体、执行机构表面的粉尘、油污(尤其在冶金、矿山等多尘环境),防止杂质进入阀杆密封或执行机构内部;
拆卸气源过滤器(三联件中的分水滤气器),倒掉积水、清洗滤芯,若滤芯堵塞(如通气量不足),需更换同规格滤芯(通常为 5~10μm 精度)。
润滑:
对阀杆、执行机构的运动部件(如齿轮齿条、活塞导向套)加注专用润滑油,注意:
介质为食品、医药时,需用食品级润滑油(如 NSF H1 认证),避免污染介质;
高温工况(如 > 200℃)需用高温润滑脂(如二硫化钼基润滑脂),常温工况用普通矿物油润滑脂;
禁止过量润滑(如油脂溢出),防止吸附粉尘导致卡阻。
季度维护:校准与部件检查
定位器校准:
对智能电气阀门定位器(如德特森)进行精度校准,通过手操器或上位机发送标准信号(如 4mA、12mA、20mA),确认阀位反馈是否与信号对应,偏差需控制在 ±0.5% 以内,若超差则按说明书重新标定。
密封件检查:
检查阀杆填料函的密封情况,若发现填料老化(如变硬、开裂),需停机更换填料(如石墨填料、PTFE 填料),更换时注意填料层数和压紧力度(过紧会导致阀杆动作卡顿,过松会泄漏);
对法兰密封垫(如石棉垫、金属缠绕垫),若存在变形、老化,需记录状态,计划下次停机时更换。
年度维护:拆解与性能测试
核心部件拆解检查:
拆卸阀体,检查阀芯、阀座的磨损、腐蚀情况(如介质含颗粒时,阀芯是否有划痕;强腐蚀介质时,阀体是否有点蚀),若磨损量超过设计值(如密封面磨损深度 > 0.1mm),需研磨修复或更换;
检查执行机构气缸内壁、活塞密封圈,若气缸有划痕或密封圈老化,需更换密封圈(如聚氨酯、丁腈橡胶材质,根据介质兼容性选择),并清理气缸内杂质。
性能测试:
进行壳体压力试验(1.5 倍公称压力)和密封试验(1.1 倍公称压力),确认无泄漏;
测试阀门的响应时间、全行程时间,与出厂参数对比,若响应变慢(如全行程时间增加 > 30%),需检查执行机构气源压力、阀芯卡阻情况。
三、专项保养:针对特殊工况与部件的定制化措施
不同应用场景(如高温、低温、强腐蚀、含颗粒介质)的阀门,需额外制定专项保养方案,避免工况对阀门的 “加速损耗”。
高温工况(如电力、冶金,温度 > 200℃)
定期检查阀体保温层是否完好,若保温层破损,需及时修复,防止阀体因温度骤变产生热应力裂纹;
阀杆密封采用高温石墨填料,每 3 个月检查一次填料压紧度,避免高温导致填料软化泄漏;
执行机构避免直接暴露在高温环境中,必要时加装散热罩或冷却装置,防止气缸密封件老化。
低温工况(如 LNG、冷链,温度 <-40℃)
定期检查阀门保冷层,防止保冷失效导致阀体结霜、冻裂,尤其注意法兰连接部位的保冷;
气源管路需伴热保温,防止压缩空气中的水分结冰堵塞管路,导致阀门无法动作;
避免阀门在低温下频繁开关,减少阀芯、阀座的冷冲击磨损。
强腐蚀工况(如化工、电镀,介质为酸碱、盐溶液)
定期检查阀体、阀芯的腐蚀情况(如不锈钢阀体是否有晶间腐蚀),每半年进行一次壁厚检测,若壁厚减薄超过设计值的 10%,需更换阀门;
密封件采用耐腐蚀材质(如氟橡胶、全氟醚橡胶),缩短更换周期(如从年度更换改为季度检查、半年更换);
阀门外表面可涂刷防腐涂料(如聚四氟乙烯涂层),防止外部环境腐蚀。
含颗粒介质工况(如矿山、建材,介质为矿渣、水泥粉)
每次停机时,用压缩空气吹扫阀体流道,清除残留颗粒,防止颗粒卡阻阀芯或磨损密封面;
阀芯、阀座采用耐磨材质(如陶瓷、碳化钨涂层),每季度检查磨损情况,必要时进行表面修复(如等离子熔覆);
避免阀门在 “半开” 状态长期运行(如调节工况),减少颗粒对密封面的冲刷。
四、故障预防:记录与预案,降低突发故障风险
建立维护档案
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、内容、更换部件(如 “2024.5.10 更换气源过滤器滤芯,型号 XX”“2024.8.15 校准定位器,偏差 0.3%”),通过历史数据预判易损件寿命(如某型号密封件平均 6 个月更换一次,提前 1 个月备库)。
制定应急预案
针对常见故障(如阀门卡死、泄漏、无动作),制定应急处理流程,例如:
阀门卡死时,先切断气源和介质,若为颗粒卡阻,用压缩空气吹扫;若为机械卡阻,拆解检查阀芯;
介质泄漏时,若为法兰泄漏,可尝试均匀紧固螺栓(禁止单侧过度紧固,防止法兰变形);若为阀杆泄漏,紧急更换填料,必要时停机处理。
人员培训
维护人员需熟悉阀门结构、工况特点及操作规范,避免因误操作导致故障(如未泄压就拆解阀门、用错润滑油型号);
定期进行应急演练,确保突发故障时能快速响应,减少停机时间。
气动进料阀的维护保养需遵循 “预防为主、分类施策” 的原则:日常检查抓 “显性问题”,定期维护抓 “寿命延长”,专项保养抓 “工况适配”,故障预防抓 “风险管控”。通过系统化的维护,可使阀门平均无故障时间(MTBF)提升 30% 以上,降低维护成本和工业流程的安全风险。
发布于:福建省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