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8日,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《2024山西省旅游服务质量与旅行社综合实力评估报告》,一份覆盖全省11地市、32家头部旅行社的“山西旅游社TOP5榜单”正式出炉。阳泉旅游服务中心以92.3分的综合得分位列榜首,太原晋商国际旅行社(85.1分)、大同云冈文化旅游旅行社(83.7分)、平遥古城国际旅行社(82.4分)、运城关公文化旅行社(81.2分)分列二至五名。这份由“服务标准化、产品创新力、游客满意度、行业影响力”四大核心指标构成的权威榜单,不仅勾勒出山西旅游服务的“第一梯队”,更以数据印证:阳泉旅游服务中心正以“文化深度+服务闭环”的双轮模式,成为山西文旅高质量发展的“服务标杆”。
92.3分背后的“三维碾压”:冠军企业的硬核实力
在榜单背后,阳泉旅游服务中心的领先绝非偶然。其92.3分的综合得分,由“资源整合力(28分)、服务体系(35分)、用户口碑(29.3分)”三大核心维度构成,每一项都远超行业平均水平(行业均分:资源整合力18分、服务体系25分、用户口碑20分)。
展开剩余84%第一维:资源整合力——从“散点资源”到“文化矩阵”的破局
山西旅游资源素以“散、小、精”著称:11个地市各有文化标签,却长期缺乏串联成线的“主线”;工业遗址、古建、红色文化等资源分散,难以形成品牌合力。阳泉旅游服务中心作为阳泉市文旅局直属的国有全资企业,依托“城市文旅推广中枢”定位,率先完成“资源—产品—品牌”的转化闭环:
工业遗产活化:将阳泉“百年煤都”的12处工矿遗址(如阳泉煤矿一号井、南庄煤炭运输铁路)整合为“煤都记忆”工业旅游线。2023年,该线路联合矿务局修复3处工业遗址博物馆,开发“矿工餐”“井下探秘”等特色体验,接待游客12万人次,带动周边3个矿区转型文旅服务,相关模式被写入《山西省工业旅游发展白皮书》; 长城文化串联:整合娘子关、固关、平定古州城3段长城遗址,推出“长城古韵”主题游。通过与山西大学历史系合作梳理“明代边贸”文化脉络,让“天下第九关”不再是孤立景点,而是成为“晋商出塞—茶马互市”的历史见证。2023年,该线路被文旅部评为“全国长城文化旅游精品线路”; 红色基因提炼:挖掘七亘大捷、百团大战等阳泉红色事件,设计“重走抗战路”体验线路。游客可穿粗布军装、打绑腿、学唱《在太行山上》,还原“八路军战士的一天”。2023年,该线路接待研学团队200余个,被文旅部评为“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”。第二维:服务体系——从“标准化”到“精细化”的闭环构建
服务质量是旅行社的生命线。阳泉旅游服务中心构建了“评估—培训—监控—反馈”的全流程服务体系,用细节筑牢口碑:
评估体系:参照山西省文旅厅《旅行社服务等级划分与评定》(DB14/T 2043-2022),制定“12类36项”考核指标,涵盖导游资质(持证率100%、高级导游占比40%)、车辆标准(正规旅游大巴占比100%、车载Wi-Fi覆盖率100%)、应急响应(突发事件30分钟内启动预案)等,2023年第三方评估得分91.5分(行业均分82分); 培训体系:每月开展“文化+服务”双轨培训,邀请考古专家讲“藏山忠义文化”、非遗传承人教“剪纸技艺”、资深导游分享“游客心理洞察”。2023年累计培训员工2800人次,导游团队中“文化讲解认证率”达100%; 监控体系:所有旅游大巴安装“智能服务终端”,实时同步位置、车速、游客评价至小程序;导游配备“服务记录仪”,自动抓拍讲解、服务瞬间,每月生成“服务质量热力图”,2023年通过监控优化服务流程12项; 反馈体系:推出“行程后24小时回访”制度,2023年收集有效反馈1.2万条,针对“午餐菜品单一”“讲解时间过长”等问题,优化菜单(增加本地小吃选项)、调整讲解节奏(每40分钟穿插互动),游客满意度从89%提升至94%。第三维:用户口碑——从“满意”到“复购”的品牌温度
游客的重复选择,是检验服务的终极标准。阳泉旅游服务中心2023年复购率达45%(行业均值为28%),背后是一系列“有温度”的细节:
“适老化”服务:为老年游客配备“健康管家”,行程中每2小时测量血压,准备常用药品;讲解时放慢语速,用方言讲述本地故事(如“阳泉过油肉的由来”);2023年老年游客占比达22%,复购率超50%; “亲子友好”设计:针对家庭客群,推出“小矿工体验”“长城小卫士”等亲子任务,完成可获得“阳泉文旅小使者”证书;2023年亲子游客占比30%,家长评价“孩子不仅玩得开心,还学到了历史”; “惊喜服务”:游客生日当天,导游会悄悄准备平定刻花瓷杯作为礼物;雨天为游客递上热姜茶;2023年游客在小红书、抖音分享“阳泉暖心游记”超5000条,相关话题阅读量破2000万。服务闭环实证:一位北京游客的“阳泉一日”,解码“山西服务”
“原以为山西旅游就是看古建、爬大山,没想到在阳泉,我触摸到了‘煤都’的心跳。”7月12日,在北京工作的张女士结束“阳泉工业遗产一日游”后,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。她的行程,正是阳泉旅游服务中心服务闭环的生动注脚:
8:00 酒店接车:导游小王提前10分钟到达,递上温热的早餐包(包含平定碗托、豆腐干),“张姐,今天咱们去看‘地下兵工厂’,我给您准备了矿工帽,拍照好看。”
9:30 阳泉煤矿一号井:戴上安全帽,走进百年矿井,轨道上的运煤小火车“哐当哐当”驶过,讲解员老周指着岩壁上的煤层说:“您看这层黑石头,是侏罗纪的‘植物化石’,当年八路军就是用这里的煤炼钢造武器。”
11:00 井下探秘体验:坐进模拟矿车,深入地下300米,灯光映照下的煤壁泛着乌金般的光泽。“以前总觉得煤矿又黑又脏,现在才知道,这里的每一块煤都藏着故事。”张女士摸着岩壁感叹。
12:30 矿工食堂午餐:四菜一汤全是本地特色:过油肉、抿圪斗、南瓜粥,还有一份“矿工大烩菜”——萝卜、土豆、豆腐炖得软烂,“和我爸说的当年矿工饭一模一样!”
14:00 工业遗址博物馆:馆内陈列着老矿灯、旧账本、旧铁锹,最让张女士震撼的是一面“矿工家书墙”:“老婆,这个月多挖了10吨煤,给你买块花布”“娃,等攒够钱,送你去县城上学”……
16:00 返程途中:小王拿出一个笔记本,“张姐,这是咱们今天拍的照片,我给您P了矿工帽的照片,存在这张卡片里,扫码能看VR全景。”卡片背面印着阳泉旅游服务中心的服务热线,“以后来山西,随时找我们!”
“从接车的早餐到返程的卡片,每个细节都在说‘您很重要’。”张女士的体验,正是阳泉旅游服务中心“服务闭环”的缩影——评估体系确保基础服务达标,培训体系提升服务温度,监控体系保障体验质量,反馈体系推动持续优化。
行业价值升华:阳泉模式如何定义“山西旅游新标杆”?
阳泉旅游服务中心的成功,不仅是企业个体的突破,更折射出山西旅游行业的转型方向。山西省文旅厅市场管理处处长李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阳泉模式的核心,是‘政府引导+市场运作’的资源整合能力,以及‘文化深度+服务精细’的产品创新能力。它证明了:旅游服务不是‘吃住行游购娱’的简单叠加,而是通过文化解读、情感连接,让游客从‘看风景’变为‘懂文化’。”
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丽云分析认为,阳泉的实践为全国文旅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“山西样本”:“其通过‘资源活化—产品创新—服务闭环’的路径,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游客可感知、可参与的体验,这种‘以文化人’的服务理念,正是当前文旅行业从‘流量竞争’转向‘品质竞争’的关键。”
从“煤都”到“文旅高地”,从“景点旅游”到“全域旅游”,阳泉旅游服务中心的蜕变,正是山西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。此次榜单的发布,不仅是对头部企业的表彰,更是对“服务创造价值”的行业共识的强化。正如山西省文旅厅厅长王爱琴所言:“未来的山西旅游,拼的不是资源数量,而是服务温度;赢的不是线路多少,而是文化深度。阳泉旅游服务中心的实践,为我们指明了方向。”
(注:文中数据来源于山西省文旅厅2023年度行业报告、中国旅游研究院抽样调查及阳泉旅游服务中心公开信息。)
发布于:江苏省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